查看原文
其他

霾高一尺,城升一丈丨北影动画毕设《霾海》

2017-06-20 学术趴 动画学术趴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毕设作品同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三所高校联合培养的“三校班”作品中提出了一个关于未来城市的设想,直面人类的生存困境,让人不禁沉思。


这就是「AniOne线上展」第NO.10号作品,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姜清华同学的——


《霾海》


《霾海》海报



‖ 创作团队 ‖


北京电影学院 · 动画学院


姜清华  个人作品

Tel:18500715429   Email: 501155281@qq.com

微博:@在下卷纸君



作者日常工作照


地表被霾海所覆盖,人类利用热气球的技术往天空中升起一座城市以寻求生存空间。但是人类依然没有改掉污染的恶习,不断排放着废气,使得霾海不断升高。


霾高一尺,城升一丈,轮回的最后不知道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人类。


这里低调奉上完整成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16malouw&width=500&height=375&auto=0



‖ 创作思路 ‖


在创作思路方面,姜清华说,这四年他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机遇与发展的城市,也生活在一个雾霾很严重的城市。这使他非常想离开这座城市但又不得不留在这座城市里寻求发展。将这种矛盾的心情进行延伸,就诞生了作品里的核心创意。


美术设计上,《霾海》寻求的是一种偏怀旧的质感,然后揉进一些蒸汽朋克和工业废土的元素,希望通过坚硬钢铁与柔软雾霾两者的对比反差来碰撞一种张力。


机器人的设计参考了机动战士高达里的铁球,以及日本插画师横山宏创作的系列单兵机甲等等。


妹妹人物设计


哥哥人物设计


机械工人设定


运土车


气氛图-霾海上的蒸汽城



场景-蒸汽城


场景-蒸汽城大马路


‖ 分镜图稿 ‖



|| 作品专访 ||


学术趴:《霾海》的故事建立在一个架空的时代,看了以后感觉也挺沉重的,想问姜同学,这个故事的灵感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批判意味的主题?


姜清华:故事的灵感还是源于生活里的感想吧。我记得有一天从工作室醒来,到走廊上看走廊的另一端,发现居然看不太清楚走廊的另一端。那天是雾霾比较严重的一天,然后我就想毕业了是否还要继续留在北京。因为这边的工作机会吸引着我留下,但雾霾确实是一个排斥着我的因素。大概就是这种又想得到发展又不想受雾霾困扰的矛盾心理,所以就诞生了片子里霾高一尺,城升一丈这一基本的矛盾。其实片子的主题和我那份矛盾的心情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笑)但确实灵感来源于此。



作品动图


学术趴:这个想法很赞,而且供城市升高的能源是不断燃烧煤炭,煤炭产生的废气又继续产生霾,现实中好像也确实如此。


姜清华:对呀,因为我对这个环境问题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只好设计了一个可能比较难受的结局……


学术趴:作品里面除了人物,好像大部分场景还有机器人都是3D制作的,是用到了3渲2的技术吗?


姜清华:场景的话是手绘的,只是建了一个三维的粗模来作透视的参考。因为这个城市在现实中可能难以取材,我个人的绘画能力也有限,为了达到更高的取景效率,就提前建了模型。机器人我本来是想用手绘的,但是可能太高估自己了,只好临时抱佛脚去学了三渲二。其实我觉得这是个遗憾…没能体会到手绘机甲的浪漫。


作品三维部分


学术趴:可是如果那样的话,工作量恐怕要翻倍了吧?


姜清华:嗯,是的,尝试了手绘一个镜头之后,我计算了时间,发现这样不可能做得完。因为我的片子接近10分钟,而且基本只有我一个人做。


学术趴:片子总共制作了多久?


姜清华:正式的制作是从1月11号开始吧,之前只完成了一两个测试镜头,为了完成片子也是没回家过年。不过过程还是蛮开心的,因为当我的角色动起来的时候我会获得极大的快感。


学术趴:从剧本到完成,作品的制作周期是怎样的呢?


姜清华:这个创意在去年7月就形成雏形了,但当时还没想好具体用怎样的一个故事去表现它。后来9月份完成了第一版剧本吧,但第一版剧本,比成片的内容更冗长,于是后来的一个月就一直边画分镜,一边拷问自己最核心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一边删减多余的内容。大概11月份吧,有了第一版的动态分镜,然后立刻开始了成品镜头测试,同时还是一边改分镜。但分镜每次改动的范围都是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核心的。一直改到1月11号,就有了一个整体结构确定成型的分镜以及完成的测试镜头了,就立刻开始了制作。


其实后来学会三渲二以后,我又改了很多分镜,尤其是表现机器人这块的,因为之前是想手绘,所以设计镜头的时候会比较受制作能力的限制。但随着新技术的掌握,也解锁了新的表现方式。我觉得这是我的优点也是缺点吧,因为在片子里使用的技术会影响到片子整体的气质。所以后来临时加入新的技术可能会导致片子气质的不统一,像晶晶的片子《黑色房间》,就是很统一的。我的感觉有点大杂烩。(笑)


后来意识到过统一气质的问题,所以我在用了三维部分的镜头,会用ae给整个镜头做一个很微妙的画笔描边的质感。然后对三维动画的设计也是按照二维画原画的思路一拍三地去k动作,尽量从各方面去还原一些二维的质感吧。


广告插播:任晶晶作品《黑色房间》专访请点击这里


学术趴:《霾海》中除了污染的主题,好像也关注了父女间的情感?


姜清华:我只是想通过对父女情感的描绘,来反思背后的主题。因为我们的发展都是为了下一代吧,但肆意的发展可能就会本末倒置了。其实我设计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故意把长辈设计成如父如兄的感觉,所以可能有的观众会觉得是兄妹,有的会觉得是父女。


中期作品动图


学术趴:你觉得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后如何解决的?


姜清华:我觉得是“取舍”吧。要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让这部片子获得最好的效果,要做大量的取舍,经常会因为纠结取舍哪些部分导致失眠。也算是吸取了教训,以后再做短片我会做短小精悍的那种吧。这个毕设光是前期世界观的架构就做了好多设计,最后也没都能表现。但我并不后悔,因为也是作为学生,当作学习的一个过程吧。日后创作会更注重提炼纯粹的东西。


学术趴:你跟晶晶都是三校班的学生,但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三校班”是什么,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姜清华:我们三校班全名叫“三校联合动漫人才培养实验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办成的这么一个班。班级的生源分别来自3所学校的大一新生,比如我,原学籍就是北京电影学院游戏设计系的本科生。按照三校联合教学计划,我们的大一、大二、大三分别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到了大四再各回各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创作。对于我而言,读三校班的整体体验还是很棒的。因为进了这个班,我才有机会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学习动画,并结识了三个学校的各种牛人同学和牛人老师。


学术趴:希望姜同学以后能够继续努力,能让我们欣赏到更多佳作。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姜清华:谢谢,但跟更优秀的作品相比也确实还有成长的空间,我会继续往他们的方向努力的。



《霾海》的采访就到此结束了,如果你也有想法想交流,别忘了留言支持。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更多优秀毕设作品,请勿错过哦!



关于「AniOne线上展」


AniOne线上展是由动画学术趴发起的动画专业青年人才发掘计划及高校动画专业毕设专题活动。活动介绍请点击这里阅读



PS:AniOne线上展的活动时间是5月~6月,赶快抓紧时间报名吧!添加学术趴工作人员微信:18617168057(SIYUAN),即可报名与咨询(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学校-专业)




前期回顾


家暴的不幸,终将被爱治愈 | 中传动画毕设《黑色房间》


两个汉子的水墨侠客梦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雨夜》


人性愈柔软,战争愈残酷丨北京工业大学毕设《天使去哪了》


如梦似幻的唯美古风动画 | 广州美术学院毕设《了》


长大后,你是否还记得童年的怪兽书包 | 华南农业大学《小渡的怪兽书包》 


阿兹海默症,在动画中可以如此美丽 | 北京电影学院《失忆症》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anione”获取全部动画毕设作品索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